蒙格之道閱讀心得

最近才拜讀 巴菲特 搭檔 查理蒙格的繁體版新書 蒙格之道,想不到前幾天傳出作者過世消息,

這本書收錄了近12年間蒙格在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問答,整體來說雖然討論話題比較零散一點,但依然可從此書中看見蒙格的犀利觀點,以及他追求人生的基本原則,我覺得很管用,如果想看更多作者的人生觀、投資、學習方法,建議可以先閱讀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

以下是我覺得蒙格之道一書裡面對我而言可以幫助我的,部分摘要:

  • 如果你的劣勢無法消除,就學會帶著這項劣勢存在
  • 學習商業要從資本主義的歷史學起,研究資本主義的原理與運作方式
  • 能認識自己錯誤是非常寶貴的能力
  • 把自己的預期降低,為自己小小願望努力,你會過得更幸福
  • 對多數人來說,投資指數是更好的選擇,自己投資股票,賭性容易發作
  • 人生中懂得延遲滿足,死的時候會很風光

觀察底層世代的樣貌

底層世代

底層世代這本書用了許多量化社會數據,來探討不同社會階級的結構,主要著重於

底層人口(非典型勞工)所面臨的處境,以及底層世代的人如何從中找到一絲絲希望。

青年、中年男性某種層次來說,是從底層到底層的循環機制,從貧窮家庭出身、被體制的學校教育排除在外,就業沒多久後就被迫離職。

相較之下,女性會進入底層階級有著多樣化的路徑,有許多女性成長在普通甚至還不錯的家庭,可能是因為學生時代受到霸凌、經歷離婚、喪偶的重大事件,讓女性們走進人生的十字路口。幸好底層階級的女性在交友數量比底層男性多,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跟不同階級一樣過日子,讓自己過的快樂,算是有點撫慰作用吧

底層階級的女性交友數

作者認為底層階級的處境問題,也是其它階級的人,該去思考的問題,因為這些人也可能會不走運而身無分文,例如事業、家中親人重病等等,從宏觀用政治的角度提供了些許建議,希望大家讀完此書後,能有不同的啟發

找到人生的損益平衡點

人生的損益平衡點

作者從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富爸爸的觀點來解釋工作的遊戲規則,教我們如何選個好的工作跳脫永無止境的競爭

企業的盈利方程式為銷售-費用=盈利

想要增加盈利只有2個方法一種是增加銷售第二種是減少費用

不僅是企業,從個人角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思考

所得(薪水+工作獲得的滿足感)-必要經費(肉體+精神上的疲憊)=自我內在盈利

個人應該追求可以增加自我內在盈利感的工作方式,要怎樣才能增加呢?

  1. 不改變滿足感,降低必要經費

大部分的工作大多需要肉體勞力,如果學了好方法,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,但沒多久這方法廣為人知,變成理所當然的常識,就跟社會大眾變得沒有差距了,但是讓自己在精神上減少,低於平均的工作壓力的方式,就沒有那麼容易普及,例如:有些人對有意義的工作,就算薪水比較低也願意做,對她而言不會感覺到痛苦的工作,只要沒有壓力就沒有必要恢復精神,也不用轉換心情,他所消耗的成本就比別人低,作者在這裡講的低壓力工作比較像是要對工作感興趣,而不是好玩,因為只要是工作難免會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

2. 增加滿足感,維持必要經費

選擇可以慢慢累積賞味期長的工作,而不是那種短期爆發性高產業,把自己的工作當成資產來看待而不是只有薪水收入跟支出概念

這本書用淺顯易懂方式介紹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,我們或許沒辦法改變遊戲規則,但至少可以找到答案,過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